上山下村坐落在粵東山區(qū)梅州市大埔縣楓朗鎮(zhèn)西巖山下,,故名上山下村。六個自然村分布在方圓數(shù)十里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全村以茶葉和水稻種植為主,。我所在廣東省“規(guī)劃到戶 責任到人”扶貧開發(fā)工作中對口幫扶上山下村,。2011年5月,謝少鋒所長率隊在上山下村調(diào)研時指出,,勞動才是脫貧的根本出路,,指示我所要把親身參加村的勞動實踐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2011年6月1日,,所黨委副書記高裕躍同志親自帶領(lǐng)團員青年參加了村北坪的水利修復勞動,,由此開始了我所團員青年連續(xù)五年赴村參加農(nóng)田水利勞動,恢復了北坪與坪上兩條水渠灌溉稻田的序幕,。
先說說北坪水渠,。北坪水渠位于上山下村的東北面,更靠近西巖山,,海拔達1千米,。北坪水渠的源頭是瀑布,中間有一座石橋,,沿著山谷蜿蜒,,長達2.3公里,建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常年種植茶葉,,原來用于灌溉水田的北坪水利荒蕪多年,有些村民想種水稻,,卻苦于沒水灌溉,,連年向村委會提意見希望修復荒廢多年的北坪水渠。
我所團員青年參加北坪水利勞動的日期是2011年六月,,晴朗的天空不時飛來一片彩云,,非常適合勞動的天氣。我們勞動的內(nèi)容是清除水渠內(nèi)的雜草,,那些雜草除了硬,,還帶刺。包括高裕躍副書記在內(nèi)的不少青年,,由于穿的是剛過膝的短褲,給雜草刺的夠嗆,。不過這難不倒年輕人,。大家與村民一起揮汗如雨,終于在當天將水渠修通到了西巖山瀑布腳下,。
高裕躍副書記帶領(lǐng)團員在修復北坪水利的勞動中
團員們與村民一起吃勞動午餐
由于是勞動一整天,,當天的午餐就設(shè)在了勞動現(xiàn)場。由村干部組織村民煮好咸菜粥,、準備好紅薯,,炒飯等,,一肩挑來勞動現(xiàn)場。由于勞動的原因,,再加上開飯時間稍微晚了點,,等到開餐的時候,這些粥及紅薯,,再加上咸菜干,,可算是大家最難忘的佳肴美味了。
我們再來說說坪上水利,,這是一條稱之為“感謝共產(chǎn)黨”的水渠,。其名稱是這樣得來的:那是2010年秋天,臺風將大樹吹倒,,壓垮了坪上水渠,,坪上的稻田面臨荒廢。駐村干部組織村民挪開大樹,,修復了水渠,。村民賴經(jīng)常緊緊握著駐村干部的手說,“感謝扶貧單位,、感謝共產(chǎn)黨,!這十多畝稻田有救了”。這真摯的話語時時回蕩在人們心間,。
2013年開始,,已是我們跟蹤扶貧上山下村期間,我們又接到村關(guān)于坪上水利塌方需要修復的請求,。于是,,2014年底我所共青團員們又加入了開赴上山下村修復坪上水利的勞動行列之中。
500多公里,,兩天的來回,時間緊,,塌方要修復。團員青年們首日坐車7個多小時,,到村后,,抓緊時間除去塌方周圍的雜草。好在還有來我所打工的村貧困戶賴永福也隨隊一起干活,,次日修復塌方的勞動進行的非常順利,,為村民后續(xù)修復勞動開了個好頭。
2014年底塌方修復,,坪上水利重啟的關(guān)鍵一步
“我來,!”,“給……”
有村民的示范,,我們的勞動也有模有樣,,勢不可擋
2015年冬修坪上水利勞動,,遠處是水利灌溉的大片良田
記得2011年北坪水利勞動結(jié)束后,我們在大埔縣城碰到路人聊天,,他們原以為我們只是游客,,當聽說我們是過來參加水利勞動的時候,表示非常的驚訝,,說現(xiàn)在竟然還有人來勞動,!當然有人還會問道,現(xiàn)在都啥時候了還參加勞動,,以及遠赴五百多公里參加水利勞動是否值得等問題,。也就是說,勞動的意義何在呢,?
答案可先從急農(nóng)民之所急的角度來尋找,。農(nóng)民急需的是水到渠成,灌溉稻田,。北坪,、坪上兩條水利的修復,是我們帶頭回應了村的請求,,滿足了農(nóng)民對水的需求,,讓村民能種上了稻田,這首先是我們的責任,。
如今,,北坪、坪上水渠的涓涓細流日夜灌溉著上山下村的良田,,豐收的果實與喜悅回饋著樸實的農(nóng)民,,也讓我所參加勞動的團員青年心中,留下了那份勞動芳香的眷念……,。
還請看我所計量中心賀思婷參加2015年冬修坪上水利勞動后,,在中心報刊上發(fā)表的勞動感言吧:
“由于山上很多地方泥土滑落,把水渠給掩蓋,,堵死了,。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水渠底部的樹葉和泥土清理干凈,把水渠的兩邊加固結(jié)實,。雖然大家都沒有經(jīng)驗,,甚至弄的自己衣服、褲子,、鞋子上都是泥土,但大家伙渾然不覺,,干勁十足,,熱火朝天,。人多力量大,在村民的帶領(lǐng)下,,經(jīng)過近2個小時的勞動,,終于把整條水渠清理干凈。
“看著如此干凈,、整潔的勞動成果,,我們所有的累都消散得無影無蹤,惟有勞動帶來滿心的喜悅與別樣體驗充斥心田,。尤其是來到山坡上看到整齊的梯田遍地,,更是對樸實的勞動人民充滿敬佩之情??梢韵胂裨谶@塊土地上,,是多少代勞動人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汗水灌溉才有了如今這片肥沃田地,,它不僅是村民養(yǎng)家糊口,、賴以生存的希望,更是養(yǎng)育了一代代村民,,給他們帶去無限希望與收獲的財富呢,!
“雖然此行只有短暫的兩天,但于我而言卻意義非凡,,不僅身體力行體驗了一把勞動的辛苦,,更懂得了珍惜與感恩……”
這就是我們的答案:勞動——人生最美的旋律!
勞動,,我們的光榮與自豪,!
(劉東方供稿)
Copyright © 2015. 中國賽寶實驗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廣州市增城區(qū)朱村街朱村大道西78號
業(yè)務聯(lián)系:020-87236881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1802000613號
粵ICP備17163142號-12